首页资讯中心公司新闻

二极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


发布日期: 2025-04-22

 二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,具有单向导电性,即它只允许电流在一个方向上流动。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半导体的PN结特性,以下是详细的解释:

1. 半导体的基本特性
半导体材料(如硅、锗)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。纯净的半导体(本征半导体)导电性较差,但通过掺杂(掺入少量杂质原子)可以显著改变其导电性能。
N型半导体:在纯净的半导体中掺入五价元素(如磷),这些杂质原子提供多余的电子,使半导体中存在自由电子,这种半导体称为N型半导体。
P型半导体:在纯净的半导体中掺入三价元素(如硼),这些杂质原子会“捕获”电子,形成空穴,这种半导体称为P型半导体。
2. PN结的形成
当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结合在一起时,会在交界处形成一个特殊的区域,称为PN结。PN结的形成过程如下:

扩散运动:在P型和N型半导体接触时,由于浓度差,N型半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会向P型半导体扩散,而P型半导体中的空穴会向N型半导体扩散。
电荷积累:扩散过程中,N型半导体一侧会积累正电荷(失去电子的原子),P型半导体一侧会积累负电荷(获得电子的原子),形成一个电荷积累区,称为耗尽层。
内建电场:耗尽层中的电荷分布产生一个内建电场,方向从N型区指向P型区。这个电场会阻碍自由电子和空穴的进一步扩散,达到动态平衡。
3. 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
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是基于PN结的特性,具体表现为:
正向偏置(导通状态):
  当二极管的P型端(阳极)接电源正极,N型端(阴极)接电源负极时,称为正向偏置。
  此时,外加电场的方向与内建电场方向相反,削弱了内建电场的作用,使耗尽层变窄。
  自由电子和空穴在电场作用下容易跨越耗尽层,形成较大的正向电流,二极管导通。
反向偏置(截止状态):
  当二极管的P型端(阳极)接电源负极,N型端(阴极)接电源正极时,称为反向偏置。
  此时,外加电场的方向与内建电场方向相同,增强了内建电场的作用,使耗尽层变宽。
  自由电子和空穴很难跨越耗尽层,只有极少量的反向漏电流(主要是少数载流子的漂移电流),二极管截止。
4. 伏安特性
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描述了其电压与电流的关系:

正向特性:在正向偏置时,当电压较小时,电流很小(正向死区电压),随着电压增加,电流迅速增大,二极管导通。
反向特性:在反向偏置时,电流很小(反向饱和电流),当反向电压超过一定值(反向击穿电压)时,电流急剧增大,二极管可能被击穿损坏。
5. 二极管的应用
基于其单向导电性,二极管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:
整流电路: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。
限幅电路:限制信号的幅值。
开关电路:利用二极管的导通和截止状态实现开关功能。
稳压电路:利用二极管的反向击穿特性实现稳压功能(如齐纳二极管)。